[文章标题]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09-10-12  浏览次数: 48

 

          ( 江苏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 杨莉萍 )

摘要:亚洲当代艺术崛起,中国当代艺术始终维持在较高的价位,东南亚当代艺术品也受到瞩目且市场日益扩大,两个地区间的交流逐渐密切。然而,面临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中国和东南亚当代艺术在拍卖场中的表现却迥然不同。中国当代艺术遭遇寒流,东南亚当代艺术异军突起。艺术品本身具有投资的金融特性,在危机中是困难还是机遇?本文从两个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市场竞争力,迥异的作品风格和价位等方面分析其在市场中的表现,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合理投资。

 
关键字:金融危机 中国 东南亚 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只是整体艺术中的一部分,以前对艺术品的划分为经典艺术、印象派、现代派和战后艺术三大块。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艺术品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当代艺术的增长,当代艺术从现代艺术中分离出来,出现了Contemporary art market的概念,“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近几年,艺术品市场的当代性转移的速度越来越大。从上世纪末开始,亚洲当代艺术崛起。首先看到的是日本市场,之后是四小龙市场,包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现阶段又有新的地区进入,包括中国大陆地区,印度地区,还有地理位置与中国非常接近的东南亚各个国家。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艺术市场的蓬勃兴起,最近几年中国当代艺术由升温到火爆,始终维持在较高的价位。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力也迅速扩展到了地理位置与中国非常接近的东南亚各个国家,两个地区间的交流比以前多了很多。东南亚当代艺术品受到瞩目,各大艺术拍卖行纷纷设立“东南亚现当代艺术拍卖专场”,其中包括佳士得与苏富比,足见东南亚当代艺术的市场正渐渐被扩大并日益成为近期艺术品市场投资新兴的领域,新兴的艺术市场及其艺术的相互竞争也愈演愈烈。本文重点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和东南亚当代艺术市场的变化及东南亚当代艺术市场的异军突起。
 
金融危机对两地艺术市场的影响
自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到全球金融市场,导致投资者财产大幅缩水,艺术品市场中的投资资本减少,影响了艺术市场的进一步扩张。同时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汇率波动,对各国艺术品市场均有影响,例如,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攀升的走势,引发一些美国资本进入中国艺术市场,将前期低价收购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投放到中国市场套现,这在一定阶段上会支撑我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价位,但套现离场后将会给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带来快速下滑和衰退,限制艺术市场的发展。“梅·摩艺术品投资指数”指出:艺术品市场最近5年和10年的复合年平均回报率(CAR)分别为11.7%和9.5%,2008年该数值下降到4.5%,这是艺术品市场连续5年快速增长后首次下降。
曾经扛起拍卖市场先锋旗帜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在2008年秋拍中油画及当代先锋艺术板块成交总额仅为2007年成交总额的36.09%,当代艺术品成交价比春拍同名次拍品均下降50%至60%,且流拍率高达42%。2009年当代先锋艺术品也再次延续了大幅下滑的势头,从北京翰海、中国嘉德等几个大型拍卖公司春秋两季的大型拍卖会上看,当代艺术四大天王——张晓刚、岳敏君、王广义、方力钧的作品均无太多的亮点。在2009年4月9日香港苏富比春拍“当代亚洲艺术”专场上,张晓刚的作品“失忆与记忆系列”之《无题》,仅拍出了480万港元,与去年同期拍卖的张晓刚《血缘:大家庭3号》高达4740万港元的落槌价相比,可以说只是个零头。虽然两幅画的尺寸和时代不一样,但两者巨大的价差其实正是当代先锋艺术繁华过后是落寞的最好写照。从2009年秋拍(图一)中各大拍场的表现可以看出中国当代艺术版块似乎已经少了前两年强劲势头,当代艺术品价格在2009年一年多的时间里下跌了约60%。
 
图一:当代艺术品在2009年秋拍中的表现(相关数据引自雅昌艺术网)
拍卖会编号
拍卖公司
拍卖会名称
总成交额(万元)
成交率
BP20091101
北京保利
红色经典及当代艺术
3,237.36
65.79%
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
14,723.52
88.89%
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夜场(含北堂旧藏齐白石篆刻稀珍)
24,960.32
86.11%
CP20091100
春秋拍卖
中国现当代艺术艺术专场
3300.23
70%
JD20091101
中国嘉德
中国当代书画
3,129.84
92.23%
SB20091001
HK苏富比
亚洲当代艺术
5,846.2
74%
东南亚现当代艺术
4,406.85
84.25%
LF20091200
罗芙奥
台北2009亚洲现代与当代艺术拍卖会
14,183.97
84.58%
TZ20091200
台北中诚
2009秋季华人现代与当代艺术拍卖会
3381.37
85.94%
JD20091130
HK佳士得
亚洲当代艺术日间拍卖会
4795.99
85%
相较于中国当代艺术的“黯然神伤”,东南亚当代艺术品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却有惊人的表现。在2008香港苏富比秋季现代及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会上(图二),印度尼西亚艺术家米斯尼亚迪(I Nyoman Masriadi)就刷新了个人世界拍卖纪录,而两日后的日场,米斯尼亚迪的《班图尔人(最终回)》以782万港元成交(最高估价150万港元),再创东南亚当代艺术的世界拍卖纪录。其他印尼艺术家如阿凡迪 (Affandi)、苏华格(Suwage)及沙普塔拉(Saputra)也刷新了个人作品世界拍卖纪录,出色的表现和中国当代的低迷形成强烈对比。
序号
拍品编号
作者
作品
估价(港元)
成交价(港元)
1
11
张晓刚
《血缘:大家庭一号》
20,000,000– 25,000,000
23,060,000
2
35
蔡国强
《天空中的鹰、眼睛和人们——人》
12,000,000– 16,000,000
17,460,000
3
31
王沂东
《闹房NO.2——吉祥烟》
8,000,000– 12,000,000
12,980,000
4
24
刘野
《无题》
9,000,000– 14,000,000
12,980,000
5
20
米斯尼亚迪(Masriadi)
《对不起英雄,我忘记你了。》
380,000– 580,000
4,810,000
6
34
岳敏君
《脑海之一》
3,900,000 – 6,000,000
4,820,000
7
33
陈逸飞
《沉思》
3,800,000 – 5,000,000
4,580,000
8
22
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
《北极光》
1,900,000 – 2,700,000
3,860,000
9
36
阿凡迪(Affandi)
《纽约时代广场》
1,600,000 – 2,200,000
3,380,000
10
15
朱沅芷
《夕阳中的马群》
2,500,000 – 4,000,000
3,020,000
图二:2008香港苏富比秋季现代及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会十大成交结果(相关数据引自雅昌艺术网)
 
东南亚当代艺术异军突起
东南亚当代艺术品在低迷的市场下之所以异军突起,一路走强,成为不被套牢的圈外羊,其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独特的历史沉淀,迥异的艺术风格。东南亚的每个国家领土都不算大,甚至可以渺小来形容,这样的状况更造成区域发展的多元化。最为直接的就是反映在了多种宗教信仰上,同时也反映在了社会政治体制上,意识形态不同也根本导致了每个国家的艺术发展理念截然不同。[1]正如著名音乐人兼收藏家姚谦所说:“他们(东南亚艺术家)跟我们一样,一直在艺术里前进着,不一样的是因为生活、文化和时事的差异,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创作。也许对我们华人来说东南亚只是一个轮廓的印象,事实上那里头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历史和价值观存在着,当然同时也产生着不同的内在与风格的艺术。”
东南亚和中国人文、地理环境都不太一样,虽然经济并不像中国现在这么强大,但它有着多元而且富足的文化遗产。东南亚国家除了泰国以外全部的国家都被殖民过,与欧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而中国从来没被完全的殖民过,所以东南亚外来的殖民文化对本土文化有冲击。这一点在同期的艺术创作上也有明显体现,并与其他地区作品的面貌形成隔阂。以越南的画家为例,当代越南艺术家多使用油画布作为表现媒介,而以往则有小部分画家选择在稀有珍贵的绢本物料上创作其心爱的题材。从美学角度而言,虽然越南艺术家的大多数作品以越南为主题,但所运用的色彩和技法带有鲜明的法国风格,同时又没有背离亚洲艺术根基。而中国的当代艺术由于西方国家的关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迎合西方市场,大批量绘制西方视角下的中国脸谱。[2]
东南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风格与中国不同,艺术家都有自己特殊的艺术倾向,艺术创作更接近原创、更多元、更原始,不受外来影响那么大。东南亚艺术家们在市场和国力都并不强大的环境下,反而得以踏实地摸索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基于独特历史的沉淀,对土地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他们从真正的自然界汲取着最初一道营养,即使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心灵已经在其艺术作品中渐渐得到了释放,一点一滴不急不躁地向世人诉说着东南亚艺术灵魂中那些灿烂而诱人的部分。印尼艺术家一直关注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菲律宾艺术家则描述个体的内心感受。[3]例如个人的惊恐的表情在他们的画作中经常见到,他们各自有独特的符号化语言,民族与宗教的元素相融合,很少像中国当代艺术那样普遍相似。他们的艺术作品有着更强烈的生命力。比如印尼画家李曼峰热衷于对自己华人血统的追溯:越南画家黎谱用全新的绘画语言延续属于越南人的优雅:菲律宾画家马南萨拉继续立体画派的探索。[4]这种多样化赋予了作品多层次的深刻内涵,东南亚艺术家们质朴的表达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感。
其次,地区间沟通的密切,危机带来的机遇。全世界的当代艺术从2000年开始飙升,价格都被抬到一个很高的台阶。中国当代艺术自2004年开始上涨。早在2006年左右,东南亚一带尤其是印尼地区的华人收藏家,便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版块重要的追随者。近两三年内,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价格上升过快,带来刺激和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担忧,即使是在业界内部,调整的期望也已经产生,可以看作是中国艺术市场又一个领域的调整。[5]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当代艺术的“疯狂时代”开始“终结”,有的估计“中国当代艺术可能要缩水2/3,甚至更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当某一种品类的价位到了一般藏家已经难以介入时,发掘新的艺术领域为下一个艺术市场周期囤积作品,制造新一波的收藏风潮,这是艺术品市场众所周知的循环游戏。
艺术品本身具有投资的金融特性,这种特点使其在危机中既面临困境也面临发展的契机。亚洲在未来21世纪当代艺术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东南亚艺术在亚洲与别的国家的艺术不一样,它资源那么丰富,原创性那么高,而且非常有爆发力,仔细看他们的作品会发现他们对艺术的忠诚。东南亚的藏家不仅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还参与到对本国艺术家的推广领域,这为东南亚当代艺术市场迅速崛起埋下了伏笔。但东南亚艺术相对整体市场来说是最被低估和最未得到充分赏识的,甚至连本土市场都还没有发展健全,一线艺术家的作品基本不会超过每件10万人民币。这对于见惯了中国当代艺术动辄上百万元一幅的藏家们来说,价格低得可疑。例如2008香港苏富比的“现当代东南亚艺术”专场,由于大部分东南亚艺术品价位在50万元以下,全场最高成交价才825万元,超过100万元的也仅10幅左右。随着越来越多国际媒体对这一领域的关注,东南亚有才能的艺术家对此的意识和理解不断增强,一个日渐成熟的艺术家群体和不断增长的收藏家群体正慢慢形成并构成强大的力量。[6]未来的亚洲当代艺术应该会处于一个平等、公平的位置。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东南亚当代艺术应该有它自己的价格,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应受到世界范围内艺术市场的关注。
 
当代艺术品市场的投资趋势
从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来看,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当代艺术作品,逐渐被投资者所关注。2007年东南亚艺术品价格苏醒:2007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东南亚现代及当代艺术”成交额为6400万港元,较2006年同期增长了59%。2008年是东南亚当代艺术品价格的上升期:2008年的3月20日,纽约佳士得也举行了“现当代东南亚艺术品”拍卖专场。上拍作品125件,成交了111件,成交率为89%,总成交额1097.4万美元。这场拍卖中上拍的作品主要来自于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南亚国家的艺术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多样,既包括了现代著名艺术大家侯赛因(M.F.Husain)、苏扎(F.N.Souza)、泰伯·梅塔(Tyeb Mehta)的作品,也包括了当代艺术家阿杜·都迪亚(Atul Dodiya)、巴哈迪·科尔(Bharti Kher)的作品。2008年4月5日,苏富比拍卖公司第一次将东南亚当代艺术品拍卖从新加坡搬到香港,以95,276,000港元(12,214,872美元)的成交额创下了同类拍品的最高纪录。2009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东南亚现代及当代艺术”成交总额20,452,375港元,以项目及价值计算的总成交率分别为74%及92%。相较春拍的成绩,2009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东南亚现代及当代艺术”(图三)成交总额又见增长,高达33,519,750港元(人民币29,527,548元),以项目及价值计算的总成交率分别为78%及95%,可见东南亚当代艺术市场的深度及魅力。此次专场中64%的拍品成交价更高于拍前最高估价,印度尼西亚的现代艺术家作品大放异彩,李曼峰的《老人与马》及《Dove》的竞投激烈,此两幅画作最终均以拍前估价的数倍成交。Affandi和Hendra Gunawan的作品亦备受藏家们追捧。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和菲律宾等地的现代艺术作品的竞投此起彼落,印度尼西亚艺术家米斯尼廸亚的《瑜伽大师》最终以3,620,000港元(人民币3,188,858元)的高价拔得全场头筹。
 
图三:2009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东南亚现代及当代艺术”专场十大成交结果(相关数据引自雅昌艺术网)
序号
拍品编号
作者
作品
估价(港元)
成交价(港元)
1
1138 
I NYOMAN MASRIADI
Master Yoga
650,000-1,000,000
3,620,000
2
1183
LEE MAN FONG
Doves
400,000-550,000
3,260,000
3
1182
LEE MAN FONG
Man with horses
280,000-350,000
2,900,000
4
1188
ADRIEN-JEAN LE MAYEUR DE MERPRES
Balinese beauties on the shore at sunset
1,500,000-2,500,000
2,420,000
5
1197
HENDRA GUNAWAN
Women in the market
550,000-700,000
1,700,000
6
1199
HENDRA GUNAWAN
Angon kerbau(Tending buffalos)
400,000-550,000
1,340,000
7
1193
AFFANDI
Pohon zaitun(Olive trees)
500,000-650,000
1,220,000
8
1171
WIDAYAT
Flora
350,000-500,000
 860,000
9
1177
FERNANDO ZOBEL
Aranda(Saeta #266);Saeta #83
550,000-700,000
860,000
10
1189
LE PHO
Lady combing her hair
320,000-480,000
800,000
 
 
苏富比和佳士得的拍卖行情,是艺术品市场的一个风向标。纵观近年来拍卖的行情,2006年的秋拍和2007年的春拍成为东南亚当代艺术上涨的一个重要拐点。2008年东南亚当代艺术价格平均上涨了五倍。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里,一些东南亚当代艺术家作品的价格竟以十倍以上的速度在暴涨,这使东南亚成为了众人公认的艺术新兴地区之一。
新兴艺术市场需在平等的环境下竞争,才能得到一个大家公认的中心。而要在未来的新兴市场中成为龙头,代表新兴市场,依靠的并不是价格而是艺术家的创造力。东南亚当代艺术家都有自己特殊的艺术倾向,艺术创作更接近原创、更多元、更原始。可见,东南亚当代艺术不会是“昙花一现”,而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稳定市场,升值潜力巨大。
 
结语: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中,艺术品市场回归冷静是必然的结果。中国当代艺术已经经历了被疯狂炒作的阶段,泡沫很多,在市场中遭遇寒流很正常。但东南亚当代艺术和泡沫还有很大的距离,它的艺术品之前价格很低,而现在只是“补涨”。东南亚当代艺术不能说没有风险,艺术品只要进入市场就会有风险,只是风险相对低一些。美国波普艺术领袖沃霍尔曾说过:“在今天创作和出售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中,只有0.5%在未来30年中能够保持市场价值。”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当代艺术品价格被高估,经不起时间和历史考验。有的在若干年后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由此可以看出艺术市场是多么的残酷、风险是多么的大。
总之,无论是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有泡沫,还是认为东南亚当代艺术品值得投资,最终在市场上能否站住脚跟,均需要用时间和历史来检验。
 
杨莉萍: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
 

[1] 宋歌:《东南亚艺术:扶摇直上九重天》,《东方艺术》2008年第11期第31页
[2] 杨时旸:《东南亚当代艺术成新贵》,《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第15期第67页
[3] 杨时旸:《东南亚当代艺术成新贵》,《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第15期第67页
[4] 姚谦:《东南亚美术的生命力》,《明日风尚》2008年第2期第98页
[5] 潘欣信:《由春拍中国当代艺术行情看艺术市场的调整策略》,《大美术》2008年第6期第83页
[6] 杜卡、韦蔚:《扶摇直上的东南亚艺术》,《大美术》2008年第5期第70页
关闭当前页面
办公电话
1 办公电话 : 0516-83536381
1 传  真 : 0516-83500431
校内业务系统链接
1 财务查询系统
1 设备查询系统
1 档案查询系统
1 图书查询系统
1 校内电话查询
1 教宿网自助服务系统